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,港口起重機逐漸呈現設備大型化、生產效率高、技術復雜和作業連續性強等特點,可滿足提高裝卸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等客觀要求,而由機械設備發生故障造成停工停產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卻越來越大。為了保障起重機械的工作安全,國發[2010]23號和國質檢特聯[2011]137號文相繼提出了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監管要求,新近頒布的國家標準“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”進一步細化提出要構建“對起重機械工作過程進行監控,能對重要運行參數和安全狀態進行記錄管理的起重機械信息系統”。該標準具體地規范起重機械電氣系統的全面安全性,并強調在正常工作過程階段和事故發生階段的可記錄性,增加事故的可追溯性。隨著智能傳感器技術、無線數據傳輸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,不少無線監控系統開始在港口起重機械行業上應用¨-31。本系統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,綜合客戶設備管理要求,設計了一套新型的安全監控信息系統,主要特點有:實現了各類安全數據的采集;設計了安全數據的黑匣子式存儲;實現了數據的遠程傳輸與大容量服務器存儲;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起重機械金屬結構遠程監測與故障診斷;設計了開放式的設備遠程管
門座式起重機安全監控管理系統方案的選擇
國家標準要求監管的數據種類較多,采集到的數據首先要完成本地存儲,然后再通過GPRS傳輸到遠程服務器。針對數據采集和無線遠程傳輸方式有以下2種方案可供選擇。
方案1:每個數據采集節點上均安裝一個數據存儲單元和數據傳輸單元(GPRSDTU),其優點是數據量小,傳輸速度快,但由于每個DTU中均需要傳送數據,每個數據包也都需要前綴、后綴等冗余數據,這就大大增加了GPRS流量,.且每個采集節點都要有數據存儲和DTU單元,這些將增加系統成本。在此基站節點上安裝一套數據存儲單元和單個DTU,將所有的采集數據放到一個數據包中進行傳輸。該方案只選用一個DTU實現數據的遠程傳輸,可大大減少數據傳輸的流量,降低系統成本。若同時發送所有數據將會導致每包中的數據量過大,傳輸速度會慢,實時性差。數據中除了包括國標要求的安全數據外,還包括起重機械金屬結構狀態監測等的數據,對現場數據存儲的容量和速度均要求較高。
方案2:綜合前2種方案,將國標要求的安全監控數據作一組,結構監測等數據量較大的作為一組,其他的作為一組,各組節點之間通過有線(485總線)或無線(ZIGBEE模塊)進行通訊。3套系統同時并行運行的方式既保證了該系統各項數據的采集、存儲和傳輸的實施性與可靠性,又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系統成本。